投资者刘先生(化名)最近有点困惑。两年前ca88app,他耗资超强200万元参予的一个公募新三板专户项目上个月届满,但他不仅没拿 投资者刘先生(化名)最近有点困惑。两年前,他耗资超强200万元参予的一个公募新三板专户项目上个月届满,但他不仅没获得预期的收益,合约中止次日还只交还了几万元本金。“其他的说道等股票完全恢复流通、所求并结算整肃后再行给,也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无独有偶,另一个今年年中届满的新三板专户产品,其投资者告诉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处理结果是“展期了,(钱)还在里面没有出来”,不得已之情溢于言表。 凑巧的是,这两只产品都正式成立于2015年4月。彼时,新三板气势如虹——2015年4月10日,新三板做到市指数超过2673.17点,堪称将市场的火热氛围推上高潮。作为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大自然会错失这个“香饽饽”,而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新三板专户和基金子公司新三板产品,都是在那前后几个月间正式成立的。不过谁也没想起,短短两年之后,市场早已是另一番光景,甚至连兑付都出了难题。 股份火热,整肃却陷入僵局 上述新三板专户的投资一开始都很幸福,正如有知情人士告诉他记者的,投资者都是抢走着股份,“火到什么程度?得找煮人才买得到,关系一般的还卖不进来。” 那么,这么火热的产品究竟宽什么样? 记者在刘先生参予的新三板产品《XX基金—新三板XX号》投资说明书中看见,其类别为“股票型”;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封闭式”,在存续期内堵塞运作,不对外开放参予、解散,也不拒绝接受债权人解散;延续期限30个月,也就是2年半;主要投资于,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出让系统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投资门槛不高于100万元,股份费率1.5%、年管理费率2.0%。最后,该产品的初始正式成立规模为6305.58万元。 既然是乘着新三板的东风而来,业绩展现出又如何?老规矩,数据说出。 从2015年4月正式成立开始,其基金管理人每个季度都会向投ca88资者开具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借此检验出有几项最重要数据做到了一个统计资料。 统计数据表明,除了2015年四季度、2017年一季度经常出现下降,该产品的净值从初始销售面值1元起一路下跌,到今年6月30日,其份额净值已上升至2.515元,和正式成立伊始比起涨幅高达151.5%,看起来势头岌岌可危。与此同时,其股票仓位也十分低,自2015年四季度多达90%后,就仍然保持相似满仓的水平,对新三板市场整体和自身投资股票的信心可见一斑。 在2015年年报中,其基金管理人回应,截至当年末,新三板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超过5129家,当年成交价金额1910.6亿元,是2014年的14.7倍;仅有市场整体换手率为50.2%,是2014年全年的2.6倍。“由此可以看见,新三板发展十分很快,这符合国家多层次建设资本市场的意图。股并转公司在配套的同时,也著手解决问题制度建设等问题。” 不过其对于新三板不存在的风险也非常确切。在这份2015年年报中,基金管理人坦言,新三板才刚跟上,还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第一就是流动性问题,第二是做市商数量仍须要减少”。到了2016年年报,涉及阐释出了,“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可能会之后妨碍新三板市场形势的走强……对于新三板市场,我们依然坚决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以投资白鱼IPO项目、A股市场解散作为主要投资策略,在防控市场风险的同时,尽可能为投资者谋求更大的业绩报酬”。 看著大大下跌的净值,刘先生和其他投资人当时是满心欢喜的。有投资者透漏,今年10月18日,基金公司官网透露的产品净值高达2.711元。不过,邻近届满,情况却开始急转直下。 今年10月底,该新三板产品届满,基金管理人发布了首次整肃报告,宣告该资产管理计划中止。不过这份整肃报告表明,该产品2017年10月23日的份额净值仅有为1.476元。另外报告还称之为,基金持有人的3只股票正处于清盘状态,另外2只长年无交易,合计股票市值为9080.86万元,“待这些股票完全恢复流通、所求并结算整肃后,管理人、托管人可按照誓约的整肃规则展开再度整肃分配”。除此之外,其期末余额还包括银行存款243.12万元,以及少量承销备付金、存出保证金等。 刘先生称之为,该产品在届满前还变卖了一只白鱼IPO的股票,再行再加其余流动资金才给投资者整肃了。但即便如此,该新三板产品依然有多达97%的资金被“套”在股票上,短期内早已不有可能兑付,“也就是说亏了97%,100万元变3万。2年半投资换取这样的结果,我们不拒绝接受。” 巨亏的新三板专户:投资2年半100万变3万 多重疑惑,投资者拒绝赔偿金 上述新三板专户产品之所以陷入僵局,在投资者显然主要有几点疑惑没找出。这些问题对于整个新三板市场的产品,还包括公募、基金子公司和投资基金等都有一定普适意义。记者在此悉数所列,可供大家参照。 1、为何忽然告诉要展期?又为何自由选择了必要整肃? 根据最初的资产说明书和合约,上述新三板资产管理计划的延续期限都是30个月,也就是2年半,合约中也未提醒有可能因为投资标的清盘或其他类似情况推迟兑付。不过在产品邻近届满时,却有投资人忽然收到基金公司通报,称该产品必须展开展期。所谓展期,是所指暂缓展开兑付,缩短产品运作时间。 “根本没通报过我,但显然有其他投资者收到了(通报),大家都十分吃惊。”刘先生回应。 从最后的处理结果来看,该基金公司也没自由选择将产品展期,而是必要展开了整肃,更加让投资者感觉遭到了万点暴击。 一位投资新三板经验丰富的公募高层告诉他记者,“展期还能以时间换空间,未来几年若是宏观层面、市场本身等多个方面有所改善,情况可能会好一起。但整肃就是计血本地往出抛掷,首先未必能卖出去,第二卖出去认同也是很低的价格,就把一个账面的浮亏变为了确实的浮亏。简而言之,整肃指出的是一种态度,就是必要认赔出局了。” 有知情人士也透漏道,基金公司自由选择整肃的原因主要是,有投资者在回执中具体回应不表示同意展期,而项目展期的前提条件是获得所有投资者一致同意,因此不能转而整肃。不过,没提早交流的作法引起了投资者很大反感。 其中有人回应,基金公司并未几乎遵守诚实信用、慎重勤劳的义务,并未充份遵守对投资人信息透露的义务。 2、究竟哪一个才是现实净值? 10月18日,基金公司官网透露该产品的净值还有2.711元,几天之后就大跌到了1.476元。当然,这也许是因为该基金售出了一只白鱼IPO的股票所致。但令人细思极恐的毕竟,净值一路下跌的产品届满毕竟巨盈,那新三板专户产品净值的不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 要说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再行搞清楚新三板产品是如何估值的。还是以这只产品为事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其发售文件中寻找了估值方式的涉及叙述,我们主要摘抄了股票资产的估值方法,如下: (1)交易所上市(不含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价证券(还包括股票、权证等),以其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价(收盘价)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且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并未再次发生根本性变化或证券发售机构并未再次发生影响证券价格的重大事件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收盘价)估值;如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再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证券发售机构再次发生影响证券价格的重大事件的,可参照类似于投资品种的现行市价及根本性变化因素,调整最近交易市价,确认公允价格; 参照中国报告网公布《2017-2022年中国基金市场需求调研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2)正处于未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期间的有价证券不应区分如下情况处置:a.送股、转增股、新股和公开发表回购的新股,按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同一股票的估值方法估值;该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一日的市价(收盘价)估值;b.首次公开发行未上市的股票、债券和权证,使用估值技术确认公允价值,在估值技术无法可信计量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按成本估值;c.首次公开发行有具体瞄准期的股票,同一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后,按交易所上市的同一股票的估值方法估值;非公开发行有具体瞄准期的股票,按交易所上市的同一股票的估值方法估值。
新三板两周年:清算陷入僵局_ca88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